丁仁凯

姓名:丁仁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0年9月
政治面貌:群众
职务职称:副教授
博导/硕导:硕导
所在学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博导-招生学科:无
硕导-招生学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农业工程
所在中心:智能车辆与交通研究中心
所在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
电子信箱:drk@ujs.edu.cn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
个 人 简 介:
丁仁凯,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车辆动力学系统建模、先进控制以及智能车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博士学位论文获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江苏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学生参与“沃得杯”第七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在MSSP、JVC、汽车工程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担任MSSP、Energy、VSD和汽车工程等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专家。
学 习 与 工 作 经 历
学习经历:
2009年9月 - 2013年6月,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
2013年9月 - 2016年6月,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学位
2016年9月 - 2020年6月,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0年6月 - 至今,在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学 术 与 社 会 兼 职
1. 江苏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2. 担任MSSP、Energy、VSD和汽车工程等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 讲 课 程
本科生:《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研 究 方 向
(1)车辆动力学系统建模、先进控制
(2)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研究
(3)智能车辆系统
科 研 成 果 及 奖 励
获奖:
(1)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2020年江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科 研 项 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无人矿卡车身姿态全路况动态混杂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轮胎-混合电磁悬架耦合系统垂向振动负效应节能抑制机理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动馈能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系统动态建模与协调监督控制
(4)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免充气轮胎-电磁悬架隔振系统匹配机理与切换控制研究
(5)丹阳市产业前瞻项目: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车载智能高效空气净化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主 要 论 著
期刊论文:
J1. Ding R, Wang R, Meng X,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energy-reduction control of hybrid electromagnetic active suspens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9, 134: 106301.
J2. Ding R, Wang R, Meng X, et al. Intelligent switching control of hybrid electromagnetic 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road identification.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21, 152:107355.
J3. Ding R, Wang R, Meng X, et al. A modified energy-saving skyhook for 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a hybri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9, 25(2): 286-297.
J4. Wang R, Ding R, Chen L. Application of hybrid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in vibration energy regeneration and active control.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8, 24(1): 223-233.
J5. Ding R, Wang R, Meng X, et al.
Mode-switching control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hybri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for the vehicle suspension.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20, 26(19-20): 1804-1814.
所 获 专 利
P1. 一种多功能混合电磁减振系统(ZL 202011254603.6)
P2. 一种馈能式混合电磁减振系统(ZL 202011254628.6)
P3. 一种集成阻尼器与吸振器的混合电磁馈能减振系统(ZL 202011256717.4)
P4. 一种汽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ZL 201410721243.4)
P5. 一种汽车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ZL 2014107212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