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师资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袁朝春

发布日期:2025-11-04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姓名: 袁朝春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78年4月

职称: 教授

教育经历

1996.9-2000.7,江苏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9-2007.12,江苏大学 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2010.8-2012.7,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主管设计师;

2016.6-2017.6,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访问学者

2010.10-至今,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2017.12-2018.12,甘肃省,兰州新区科技局,副局长(中组部第18批博士服务团)

2008.1-2010.9,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系,讲师

2001.9-2002.7月,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研发工程师;

2000.7-2001.7,常柴联合收割机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研发工程师

研究方向

【主讲课程】

本科生:《汽车运用工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车辆动力学控制

【研究方向】

车辆智能化、车辆整车动力学控制;线控底盘零部件设计。

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项目近10年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省部级项目 7 项、横向课题 2 项。

主要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2346(2022.1-2025.12):突发紧急工况下智能汽车安全状态演化机理及人机共驾协同控制方法,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5247(2018.1-2021.12):智能汽车潜在交通事故风险特征辨识及复杂系统时滞协调机制研究,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7100(2019.1-2022.12):智能汽车潜在交通事故风险特征辨识及复杂系统时滞协调机制研究,参与。

部分已完成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305167(2014.1-2016.12):摄动影响下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安全距离不确定性及μ协调控制研究,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5212: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客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机理与控制研究,参与;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5211:按需功率匹配的重型车辆E-ECHPS节能机理与协调控制研究,参与;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875112:车辆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匹配理论及其协调控制,参与;

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智能体理论的车辆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主持

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智能底盘主动避险理论研究,主持;

7、江苏大学高级人才项目:基于超级电容电池的电动汽车能源系统理论研究,主持;

成果奖励

近10年研究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代表性科技成果奖励:

1、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复杂行驶环境下汽车高性能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2、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铝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

3、2012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与应用。

代表论著

围绕车辆动力学控制、车辆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2部,近5年主要代表作:

1、Chaochun Yuan, Hui Liu, Jie Shen, Long Chen, Haobin Jia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n Autobraking System Controller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erturb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8,67(3) :1923-1931. SCI 检索;

2、袁朝春,范兴根,沈捷,陈龙,贝绍轶,刘逸群. 智能汽车并联电控液压制动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5):369-376. EI 检索;

3、袁朝春,张龙飞,陈龙,何友国,范兴根. 基于路面辨识的主动避撞系统制动性能[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48(2):407-414. EI 检索;

4、ChaoChun Yuan, Yue Wei,  Jie Shen, Long Chen, Youguo He, et al. Research on path planning based on new fusion algorithm for autonomous vehic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2020,SCI检索,DOI: 10.1177/1729881420911235;

5、Chaochun Yuan, Shuofeng Weng, Jie Shen, Long Chen, et al. Research on ac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algorithm for intelligent vehicle based on 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2020,SCI检索,DOI: 10.1177/1729881420911232;

知识产权

在车辆智能化及零部件领域共申请发明专利15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近五年代表性授权发明专利:

1、袁朝春,吴飞. 一种具有自适应刹车功能的油门踏板,发明专利授权,2016.11.17,2014103889205.0 ;

2、袁朝春,邓傲,陆文昌. 一种高速公路事故易发点的预警系统,发明专利授权,2016.05.25,201410245409.X ;

3、袁朝春,王潍,张龙飞,朱畏畏,王琨. 一种基于 V2X 车联网的汽车弯道避撞与稳定性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6.05.26,201610355480.2 ;

4、袁朝春,王潍,张龙飞,朱畏畏,陈栋. 一种汽车动态紧急避撞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6.03.15,201610146239.9 ;

5、袁朝春,刘慧.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避撞安全性判断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6.03.09,201610128620.2 ;

6、袁朝春,王潍,张龙飞,朱畏畏,陈栋. 一种汽车盘山公路防坠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6.03.15,201610147632.X ;

7、袁朝春,刘逸群,李道宇,吴飞. 一种车辆防追尾系统及其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5.02.06,CN201510065116.8;

8、袁朝春,刘逸群,李道宇,陈龙,吴飞. 一种车辆主动避撞装置及避撞距离的计算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4.12.25,201410773019.X ;

9、袁朝春,刘逸群,李道宇,吴飞. 一种自适应巡航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4.12.29,201410835921.X;

10、袁朝春,刘逸群. 一种纵向避撞提醒和自动跟随集成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授权,2015.07.23,201510439409.8。

联系方式

电话:0511-88789085

手机:15050890866

E-mail:yuancc_78@163.com

通讯地址: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